为提高一段净化后液铜、镉等杂质的合格率,减少锌粉在除铜过程中的浪费,降低锌粉单耗,利用电位测量方式判断后液铜离子置换反应终点,消除化学分析延后性,对除铜过程中锌粉添加量进行实时的控制,避免因不能准确判定锌粉添加量导致出口铜离子浓度不合格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后液杂质合格率及降本增效的目的。
安装电位计
一段净化除铜过程作为锌湿法冶炼净化过程的首个工序,是净化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一段后液杂质合格率、电解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在净化一段除铜过程中,大量铜离子在一段1#反应槽中被除去,一段2#、3#反应槽作为辅助的作用对出口铜离子进行微调。实际生产中,班组人员根据生产流量、上清铜离子浓度调节锌粉的添加量。矿源变化与生产过程波动,以及除铜反应机理的复杂性,造成班组人员难以及时正确控制锌粉添加量。粗糙的经验添加,使得出口铜离子波动较大,后液杂质浓度难以稳定。针对这一现象,利用电位测量方式判断除铜后液铜离子置换反应终点,达到精准除杂质的目的,为锌粉调节提供依据,对于稳定后液铜离子浓度,提高一段后液合格率,降低锌粉消耗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8月30日起,净化一段持续开展电位控制除铜试生产实验,试用前期因电位计密封不好、铜渣包裹工作电极等问题导致测量误差较大,后续通过跟踪对比后液铜离子浓与电位显示情况不断改进电位计的安装位置、方法,调整工作电极清洗、测量时间及内部零部件的固定密封方法等,从而不断提高电位计的测量准确性。
截止目前,一段电位除铜仍处于试生产实验阶段,除铜电位的准确性、稳定性还需不断改进提高。因电位计直接放在一段1#出口溜槽进行测量,在低流量情况下工作电极会接触不到溶液,高流量条件下又会使电位计漂浮,受力不均匀,从而使电位计受损,因此需采用间断打液测量的方式进行测量。同时还需将电位信号引入主控室,并建立氧化还原电位和铜离子浓度的关系模型以及锌粉添加量控制模型并进行参数辨识,从而达到对锌粉加入量的添加控制。